打印

[心语] 《杂卦传》篇末八卦小议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0

《杂卦传》篇末八卦小议

  【摘要】:《杂卦传》中,自《大过》卦以下的排列顺序问题,古往今来众说纷芸,莫衷一是。或谓之错简,或牵强附会,或语焉不详。现在,笔者立足于《杂卦传》一文原来的顺序,把《大过》卦至《夬》卦这八个卦两两对举,主要从爻象的变化中来论述原文排列顺序所要体现的微言大义。
   
  关键词:阴柔之道   阳刚之道   中道   变化
  
《杂卦传》,其取名为“杂”之要义,韩康伯曰“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即是打乱《序卦传》所规定的卦序,把六十四卦重新分为三十二组,以每两卦为一个环节,两两对举,并用精要简明的语言来概括卦旨。文中对举的两卦之间,其卦形或是“旁通”,或是“反对”。作者就是通过对卦形结构的认识来表明世间万物的发展往往是在正反相对的因素中体现其变化规律。[1]
   该篇文章中自《乾》卦至《讼》卦都是遵循上述“旁通”或“反对”的通例。历代注家已将其大义阐释至无以复加的境界,唯有自《遁》卦以下则不然,古往今来众说纷芸,莫衷一是。《周易集解》引干宝言:“《杂》卦之末,又改其例,不以两卦反覆相酬者,以示来圣后王,明道非常道,事非常事也。化而载之存乎变,是以终之以《夬》,言能决断其中,唯阳德之主也。”[2]观其言论,虽然言及易道之变化和阳刚在变化中的主导地位,但这仅仅只能说明《杂卦传》为何以《夬》卦为终。而自《大过》卦至《未济》卦一连串卦象的变化发展则不能言明。朱熹于《周易本义》指出“自《大过》以下,卦不反对,或疑其错简。今以韵叶之,又似非误。未详何义。”[3] 余以为其论模棱两可,因为古人作文句末之处本来就是多用韵语,朱熹如此说法于解决实际问题实在无甚益处。宋人蔡渊在此处执朱熹言论之一端,认为《杂卦传》篇末八卦是错简,并以偶卦相连作解予以改正。元代吴澄,明代何楷皆从之。[4余意以为其并非错简,详见下文所论,故不从之。近人尚秉和于《周易尚氏学》言“宋儒颇以为错简,然曰‘女之终’、‘男之穷’,上下对文,似非错简。”[5]其论乍看似是有理,但是既然《杂卦传》中各卦两两对举,以偶卦相连的方式来阐释卦意,‘女之终’是《归妹》卦之辞,其应该与《既济》卦对举。‘男之穷’是《未济》卦之辞,其应该与《夬》卦对举。怎么可以逾其规矩而言‘女之终’与‘男之穷’对举呢?
   要弄清该问题,首先要知道《易经》何谓之易。许慎《说文解字》云:“易,蜥易,蝘蜒,守宫也,象形。易字金文、篆文皆象蜥易之形。古人云:“易,蜥易也,日十二变色,取其变易。”[6]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纵观整部《易经》,乃是以阳爻和阴爻的变化为基础,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变化。而《易传》中,论及阴阳变化之道的地方亦有十二处。故愚意以为《杂卦传》作者乃是从遵经的角度出发,将篇末八卦两两对举,分四组来说明易学中阴阳之道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从各卦爻象上的变化来体现。
   “《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第一组卦由《大过》卦至《姤》卦是变《大过》卦上六之阴爻以成《姤》卦,其上六乃阴居阴位,变《大过》卦上六之阴爻后即成《姤》卦上九之阳爻。由此《姤》卦初爻为阴,为柔,上五爻皆为阳,为刚,是一柔遇五刚。故《姤》卦曰:“柔遇刚也。”于此可谓之阴柔之道变。
   “《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第二组卦由《渐》卦至《颐》卦乃是变《渐》卦初九、九三、九五、三爻以成《颐》卦。《杂卦传》在此处皆是变《渐》卦阳位之爻,其中九三、九五两爻更是阳居阳位,故第二组卦可谓之阳刚之道变。
   然而《杂卦传》于第一组卦中体现阴柔之道变为何只见《大过》卦第六位之爻变而不见其二、四位之爻变?其于第二组卦中却是把《渐》卦初、三、五位之爻来体现其阳刚之道变?盖作者出于遵经之本意。因为《易》本卜筮之书,大衍之数三变后而得六、七、八、九。六为老阴,八为少阴皆为地之数。虽然地数有五,二、四、六、八、十皆是,但是在占卜之时却只用六、八而不用二、四、十。所以六、八两数之变化可以完全代表地数的变化。地者,坤也。坤为阴,即六、八两数的变化就是阴柔之道的变化,而在一卦六位六爻之中又无第八位、第八爻,所以由《大过》卦至《姤》卦只变其上六之爻即可代表阴柔之道变。而天数亦有五,一、三、五、七、九皆是,但大衍之数中只有七、九而无一、三、五。七为少阳,九为老阳。二者之变化亦能穷尽阳刚之道的变化。然而在一卦之中只有六位六爻,欲觅七、九之数而不可得,所以在一卦之中欲穷尽 阳刚之道的变化就需要一、三、五阳位三爻齐变。上述第二组卦中由《渐》卦至《颐》卦的变化就是如此。
   又古人崇阳抑阴,尊刚而卑柔。易学之道也是如此。但为什么《杂卦传》篇末八卦体现其阴阳变化之道是以阴柔之变开始呢?《系辞传》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余,易从则有功。有余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盖天以平常成其巧,地以简单成其能。古人观物取象,得出天下万物的变化发展,归根到底莫不是从 “易而简”的普遍规律中开始的。由《大过》卦至《姤》卦,只须变《大过》卦上六一爻,其之变也易,也简。而由《渐》卦至《颐》卦则需要阳位三爻齐变,其之变也杂,也繁。所以先由《大过》卦变化至《姤》卦,再由《渐》卦变化至《颐》卦,这正是遵循先易而后繁的普遍规律。或许,有人认为笔者于此处所叙并非经义,而是引《系辞传》观点来论述问题,其实这并不矛盾。李镜池先生在《易传探源》中认为《系辞传》成书年代在史迁之后,昭、宣之间。《杂卦传》是较晚的作品,在昭、宣之后。[7]高亨先生在《周易大传今注》中曰:“《易传》七种非一人所作,写成之时间有早有晚。《彖传》、《象传》、《文言》、《系辞》当写于魏襄王之前,《说卦》、《序卦》、《杂卦》可能写于魏襄王之后。”[8]当今易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易传》成书于春秋战国,但《系辞传》成书时间要比《杂卦传》来得早。既然《杂卦传》作于《系辞传》之后,作者受其影响而言阴阳之道的变化乃是由简而繁亦未尝不可。
   “《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第三组卦由《既济》卦至《归妹》卦是变《既济》卦六二、九三、六四、九五四爻以成《归妹》卦。其中二、五两爻分别居于内卦与外卦的中间,在《既济》卦中,六二、九五都是居中得正的爻。而九三和六四两爻分别是阳居阳位、阴居阴位,也都是得位的爻。按照易例,虽然不能说九三和六四两爻处于中位,但从人的视觉上看,三、四两爻是处在整个六画卦的正中间。所以由《既济》卦变其中间得正或得位之四爻而成《归妹》卦可谓之中道变矣。而中道的思想又多见于《易传》之中,与先秦儒家中庸之道颇为吻合。《彖传》常用得中释卦名、卦义或卦辞。《象传》常用得中释爻辞。《文言传》亦偶以得中释爻辞。其义有以下几种:《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现大人。” 《文言传》曰:“龙,德而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乾》以九二居人位之中,象征有德大人在民间,虽无人君之位却有人君中正之德,故能防邪存诚、泽被苍生。孔子、孟子概如是也!《比》卦“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彖传》曰:“以刚中也。”是指九五而言。九五为天子,古代天子田猎三方合围又网开一面,使愿者入网,不愿者离。由田猎之事引出君王与臣下亲比之道,象征有德君王得中正之道,与臣子间的关系或亲比或离散需要顺其自然,绝不强而为之。《同人》卦“六二,同人于宗,吝。”《彖传》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在这里就六二一爻而言,其同人范围仅限于宗族内部有偏狭之象,故成致吝之道。但就整个卦体而言六二居中得正,同人于宗以应和九五之君。所以《同人》卦六二象征古往今来能得中正之道的臣子。《观》卦“六二,窥观,利女贞。”“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彖传》曰:“中正以观天下。”这里中正兼指六二与九五而言,六二为女为臣,九五为男为君,象征君臣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如此,君臣皆以中正之道来观天下才有“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小过》卦“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辰,无咎。”“六五,密云不雨,公弋取彼在穴。”《彖传》曰:“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这里的“得中”乃兼指六二与六五而言,两爻皆为阴爻居中,阳刚失位而不中,故大事不成而小事吉。概言才力弱者得中正之道亦能小有成就。《夬》卦“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象传》曰:“得中道也。”此处九二阳居阴位、柔而能用刚,故御寇必胜,不足为忧。又九二居人位正象征常人得中正之道亦能有所作为。《中孚》卦“九二,鸣鹤在荫,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夜尔靡之。”《彖传》曰:“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刚得中”兼指九二与九五而言,象征君臣皆以刚健之德守中道,以诚信为德教来治过安邦。盖如上文所述《杂卦传》成书时间较晚,作者可能受先秦儒家以及《易传》其它篇章的影响,把《易传》的“中道”思想与《易经》的阴阳结合起来言其变化。处中道而能变化者诚如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9]
   “《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第四组由《未济》卦至《夬》卦乃是变《未济》卦初六、六三、六五、上九四爻以成《夬》卦。从爻位上看初位、三位、五位为阳位,六位为阴位。其中《未济》卦初、三、五阳位三阴爻一变而成《夬》卦初、三、五阳位三阳爻。同时又变《未济》卦上九阴位之阳爻而成《夬》卦上六阴位之阴爻。故余意以为第四组卦是言一卦之中阴阳之道可以同时变化,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易学之道的变化存在于阴阳二者辩证地发展之中。
   至于第四组卦体现阴阳之道同时变化,为何要变《未济》卦初位、三位、五位三个阳位之阴爻?笔者认为《未济》卦是三阴三阳皆不得位,且阴阳力量处于平衡阶段,阳刚的力量难以有所作为。故君子于此时穷于志而困于时,业未立而功未成。所以《未济》卦曰:“男之穷”也。若欲化“穷”为“通”则需尽变其阳位之阴爻,以成《夬》卦阳位之阳爻。变化之后正如《夬》卦所言:“君子道长,小人道忧。”至于为何又变《未济》卦上九之阳爻以成《夬》卦上六之阴爻?在于《杂卦传》作者于此处大概受《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10] 的影响,已经意识到“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认为若只单变《未济》卦初、三、五位之阴爻而不变其上九之阳爻,那么卦象一变而成《乾》卦,六爻皆阳爻,纯刚而无柔,非长久之道。
   易学之道,究其根本在于体现阴阳变化之义,其于人事则要求君主、臣民能立身中正,行中道以济世、以定国安邦。而且该中道亦是存在于阴阳变化之中。故余意以为《杂卦传》篇末八卦之排序并非错简。由《大过》卦至《姤》是要说明阴柔之道的变化。由《渐》卦至《颐》卦是要说明阳刚之道的变化。由《既济》卦至《归妹》卦是要说明中道的变化。由《未济》卦至《夬》卦是要说明一卦之中阴阳之道可以同时变化。四组卦的变化似乎能穷尽易学之道的变化,其义大哉!


文后注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版第八页
[2]李鼎祚《周易集解》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4年版卷十七
[3]朱熹《周易本义》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7年版《杂卦传》篇第二页
[4]参考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齐鲁书社   1998年版第四百九十四页
[5]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中华书局   1978年版第三百三十八页
[6]李镜池《易传探源》   中华书局   1978年版三百零一页
[7]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齐鲁书社   1998年版第七页
[8]参考张立文《周易思想研究》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一百九十三至二百零七页
[9]《孟子·尽心上》
[10]胡瑗《周易口义》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解释,曰:“独阳不能自生,独阴不能自成。是必阴阳相须然后可生成万物。”转引于《四库全书·经部·周易口义》卷一第三十五页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版
[2]李鼎祚《周易集解》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4年版
[3]朱熹《周易本义》   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7年版
[4]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齐鲁书社   1998年版
[5]尚秉和《周易尚氏学》   中华书局   1978年版
[6]李镜池《易传探源》   中华书局   1978年版
[7]参考张立文《周易思想研究》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10]胡瑗《周易口义》转引于文渊阁(电子版)《四库全书·经部·周易口义》


欢迎指正,谢绝剽窃,谢谢!

[ 本帖最后由 hyhxth 于 2009-5-12 23:13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CCS4769 金币 +28 八卦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2009-5-16 07:55
  • CCS4769 原创 +1 八卦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2009-5-16 07:55
  • CCS4769 +1 八卦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2009-5-16 07:55

TOP

0
兄过誉使我诚惶诚恐,个人此篇文章之所以不拿去发表而发来舞文,就是为了与易学爱好者如zhang兄者交流切磋。兄太过自谦了,大家所写的东西是属于不同的体系范畴,兄的作品抱道工诗自有一番理趣,弥堪敬佩。另写作不计出身,兄何必对学历耿耿于怀,后天努力亦自可宏才博学。
楼下若有研究易学同道者敬请指正,浮夸大可不必。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CCS4769 金币 +3 认真回复 2009-5-16 07:56

TOP

0
兄多闻,从文字中可见腹笥之富。当笔记与自己的思想融汇贯通后也就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心得。兄研究哲学,当多看原著,因人之精力所限,可立足于一点,弥坚钻之。多年之后或可名垂宇内。

TOP

0
1、活—曲•醉中天 正如兄所言,兄是个秉持“道家”的“无为”论为基本人生观的人。见龙在田者利现大人,有美德者立身处事能守中道。不过因其爻位太低,需终日乾乾,夕惕若,自强不息。进而九四或跃在渊,人生运命不同,进退无恒,这便是现实的人生啊。飞龙在天是所有红尘俗客的愿望,云从龙、风从虎,大人居高贵之位有所作为、名垂后世。可惜人生百年,真正飞龙在天者又有几人?如兄所言,人生消磨,最在此时间。兄逍遥乃无待,快乐非穷通,敬佩。

2、童游赋 实属妙文,可以说是很好地对蒙卦的义理作了注释,易学之道,以天包地,阳包阴,君子包小人,于童蒙者,包蒙吉也,包容之再引导之,以期立身中正、敬德修业。若人人如此,世自大同。

3、套曲•夜行船—逆旅 此旅虽非易之商旅之道,然自有关于人生百态之辨证哲理存焉。

4、孩子出生时作诗 概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之势,兄博学,思想惊纬天地。当就鼎新革奋,穷变则通。先法前人,慧哲合综。后不法人,自可为宗。即可称得上得革、鼎二卦精髓。
5、曲四首—笑世间
双调-寿阳曲
君不见?行路难。浪口风尖谁稳站?为争私利口腹剑,火域困身肝胆乱。世人争名逐利相互攻讦,弱势者穷厄委顿而不能自振。困卦所言概如是乎!
6、自度曲一首
此曲见兄之高蹈也,弟以兰诗和之

不遣孤芳老涧边,移来海表赏秋妍。
古人市骏成佳话,今我滋兰当礼贤。

7、诗5首—轮转日月

日月者,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大道初生,后有两仪四象,万物生灭,尽于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中。牛耕于田,
龙战在野。此句似有不妥。

8、诗4首—放歌
亦儒亦道亦释也,弟以已发于论坛的两首谈玄诗和之
乾坤浩荡一丸中,李白桃红造化功。

内外两忘浑不著,伸阖辟自无穷。


火风地水却非真,至诚功用只吾身。

吾未生前天是我,我能广大结天人。

9、五言古体长诗一首

古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世态大概如此,兄于篇末寄托美好愿望。无奈现实太残酷!
10、叙事抒情诗—灵感
兄此章或许在十篇文章中可属最佳作品,2、4自然也都不错。兄把哲学的思想与现实的生活密切结合,其情足以动人。或许,情与思完美结合的作品才算得上真正的佳作。拜读过亦受教了。弟自研究生时代便转入电影文化的研究,关于哲学除易学一道外,其余乃益荒疏,何足论兄之鸿文。徒以不忍拂兄之请也!兄淹博多闻,黾勉自强,弟少服人,兄当算其一。

[ 本帖最后由 hyhxth 于 2009-5-16 10:32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qinshaoyao 金币 +10 胸中自有丘壑,自有诗书万卷。 2009-6-12 09:07
  • qinshaoyao +1 胸中自有丘壑,自有诗书万卷。 2009-6-12 09:07

TOP

0
首先感谢QIN兄有心,这么多年的帖子都能翻出来为我的回复加分。其次回QING兄9楼,一切的一切不过术业有专攻而已。兄弟我上诉的观点并没有什么闪光点可言。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9-13 14:58